STEAM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很显然,这是相对于以往我国知识分科教育的进阶。更适应高速发展的现实状况。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随着政策出台,少儿编程教育得到资本青睐,大批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产品五花八门,机器人编程、编程、Python、C++、C语言等等不一而足。官方标注课程适应年龄段小至6岁,大至18岁,覆盖几乎全部学龄青少儿,学费亦不菲,一阶段课程从八九千到上万,全阶段学下来,已经几万块。一面是全民崛起的少儿编程风,一面是五花八门的教育品种,一面又是高昂的学费,各位家长究竟该何去何从,下面小编为大家梳理一下。
“少儿编程的理论基础”
面向青少儿的编程教育,归根结底还是教育,既然是教育,不得不考虑教育对象的心理和思维特征,以便因材施教。任何违背这一规律的教育,将只能变成孩子的走马观花,形不成有效的知识积累,也达不到教育的初衷。那么,青少儿群体在学习思维上,都有哪些特征呢?
小学生(6-11岁)的想象从形象片段、模糊想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在线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想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简单来说,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普遍处于低级水平,这个时候的编程教育,可能更多将体现在机器人等看得见实体的教育内容,其中的逻辑思维部分,将借助机器人本身的形象性来形成启蒙,而低年级的小学生,通过教育手段,试图培养其编程逻辑思维,似乎仍为时过早。高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初步逻辑思维运用,接受能力显得更强,但对其兴趣爱好程度要求更高,毕竟脱离开机器人和图形本身,编程思维仍是一个严谨繁杂的体系,对于此阶段孩子的心灵来讲似乎过于庞大。也许他们能理解if和else,但是if和else里面再嵌套if或者for,就会让他们无所适从。
中学生(12-15岁)的感觉、知觉灵敏,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中学生逐步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并发展全面客观分析,形成稳定道德和性格,智力和个性趋向成熟。这些发展特征为学习编程准备了良好的条件,开始适合接受系统性编程基础知识的教育,并能基于基础知识,进行创造加工,进行多个变种的应用。机器人和图形等可视化的形象教学手段,在这一时期的学生身上,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学编程来酷叮猫少儿编程大连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