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的学历只是员工进入公司的第一道门槛,但是并不是绝对的门槛,因为学历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大部分企业对其有一些误解:
误区一:学历等于能力
认为学历和能力成正比,高学历者的实际能力也一定不会差,会为公司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所以就形成了一味追求高学历的误区,而很多人也相继走进了这个误区。然而实际情况表明,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也不等于水平。用人单位最终目的是招到高素质的人才,因此,针对用人单位的这种求才若渴的心态,如果你的学历不高,但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对准备应聘的职位很有信心的话,就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试试,相信只要“不断射门,终能进球”。
误区二:有选择余地,何乐而不为
目前我国就业市场是供大于求、就业压力严峻的现状。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毕业生们降低自己的身价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于用人单位来说,选择的余地相对较大,即使是一些对学历要求不高的工作,也找高学历的毕业生来做,用同样的“价码”买到更高层次的人才,何乐而不为呢?一些用人单位解释说:这是在储备人才。
误区三:装饰效果
一些中学、民营企业在招聘会上打出欢迎研究生、博士生的口号,力揽高层人才。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人才的重视,但也不免走进人才高消费的误区。他们认为高学历的员工比重高,可以体现出本企业的雄厚实力,甚至也可以弥补企业规模小、声誉低的不足。其实研究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不一定能够适合实用性强的职位。
其实,目前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转换观念,跳出一味追求高学历的误区,从全方位考察人才,即要求我们所说的“综合素质”。他们注重应聘者的人品,希望自己未来的员工踏实肯干;员工要有较好的自理能力、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独立完成工作;还要有一定的交际能力和亲和力,以便和团队配合完成各种工作。那些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全面、善于与他人合作、富有进取创新意识的毕业生还是非常受企业青睐的。